米兰milan官方网站
米兰milan官方网站

“党建红”引领“航空蓝”大思政课品牌建设

统战部民族融合大思政课:以“铸魂・启航”大思政课为牵引 多维发力绘就民族团结进步新画卷
作者:党史学习教育
发布时间:2025-10-14
浏览次数:13

在2025年山东省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月期间,米兰milan官方网站紧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线,依托“铸魂・启航”民族融合大思政课项目,聚焦教师素养提升、学生思想引领、师生互动交融三大维度,精心举办新进教师统战与民族宗教政策培训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大讲堂、各民族学生代表座谈会三大特色活动,以大思政课“教、学、践”一体化设计,让民族团结的种子在校园深深扎根,为建设航空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应用型大学凝聚起同心奋进的力量。

赋能新师,专题培训筑牢大思政课师资根基

“作为高校教师,既要站稳三尺讲台,更要扛起民族团结教育的责任担当,把统战与民族政策转化为‘大思政课’的鲜活教学资源。”9月28日下午,米兰milan官方网站砺学报告厅内,2025年新进教师统战工作与民族宗教政策培训正在进行,参训教师的笔记本上,不仅记录着政策要点,更标注着“如何融入思政教学”的实践思考。

此次培训是“铸魂・启航”项目师资队伍建设的关键环节,由学校党委委员、统战部部长林晓金以《新时代党的统一战线及民族宗教政策解读》为题主讲。课程紧密结合“大思政课”育人要求与高校工作实际,从三大维度展开系统讲解:一是深入阐释新时代统一战线的重要地位与核心要义,明确统一战线在凝聚人心、汇聚力量中的关键作用;二是详细解读民族宗教政策的内涵与实践要求,指导教师将政策要点转化为《形势与政策》《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》等课程的教学案例;三是清晰界定高校统战工作的职责使命,强调新教师要树立“大统战+大思政”理念,把民族团结教育融入专业教学、学生管理全过程。

“要加强政治理论学习,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大思政课的核心主题;要积极参与统战实践,在服务大局中成长成才;要立足岗位创新,推动统战理念与课程思政深度融合。”林晓金的三点要求,为新教师打造“民族融合型”大思政课指明方向。参训教师纷纷表示,此次培训既是“政策充电”也是“实践导航”,未来将把民族团结理念融入课堂设计,让每一堂课都成为铸牢共同体意识的“思政阵地”。

作为新进教师入职培训与“铸魂・启航”项目的重要实践,此次专题培训有效帮助新教师快速适应民族融合大思政课教学要求,为学校民族团结教育筑牢师资根基。

浸润青年,大讲堂激活大思政课历史维度

“从平型关大捷到台儿庄战役,从草原上的骑兵支队到西南联大的弦歌不辍,各族人民始终并肩作战、共赴国难,这正是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最生动的历史诠释。”9月25日晚,4教308多功能报告厅内,“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” 大讲堂活动现场,山东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讲团成员、学校党委统战部综合科科长马金广的讲述,让在场110余名学生热泪盈眶,更让大家读懂了历史中的“共同体密码”。

此次大讲堂是“铸魂・启航”项目“历史+思政”课程模块的核心实践,立足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特殊节点,以《铭记抗战历史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》为题,通过三大板块丰富大思政课内涵:一是依托历史文献、影像资料,系统回顾14年抗战历程,重点挖掘“草原骑兵支队”“回民支队”等各族军民协作故事,将历史案例转化为思政教学素材;二是深入剖析党在抗战时期构建中华民族共同体的经验,阐明“四个与共”理念的历史渊源,为大思政课提供理论支撑;三是结合当代青年使命,引导学生将抗战精神转化为学习动力,把爱国情、强国志融入“大思政课”学习与未来航空报国实践。

“以前觉得抗战历史是遥远的故事,今天才明白,各族人民团结一心的精神,一直是我们民族的‘根’与‘魂’。”教师教育学院哈萨克族学生库西娜依·托肯在活动后分享道。此次大讲堂既具历史厚度又富思政温度,既是对《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》课程的延伸,更让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通过“历史叙事”入脑入心。

连心聚力,座谈会搭建大思政课实践场景

“军训时的烈日如同山东的待客之道般热情,同学之间也相互友爱,辅导员和班助们也不辞劳累地帮助着我,我很喜爱这种氛围,即使离家千里,但处在这个学校我并不感到孤独,我憧憬着与山东、与米兰院拥有更加光明的未来。”9月29日上午,工科楼4-103会议室内,一场充满温情的“籽籽同心爱中华・相亲相爱团结情”各民族学生代表座谈会暨第七期“校领导与我面对面”活动正在进行,来自贵州侗族的经济管理学院2025级新生杨武念的发言,赢得了在场师生的阵阵掌声。 

作为“铸魂・启航”项目“实践+思政”育人场景的重要组成,此次座谈会邀请党委委员、副校长刘宝民,党委委员、统战部部长林晓金与来自10个民族的15名学生代表共迎国庆、中秋双节。活动现场,红石榴、冬枣等象征团结与丰收的水果摆放整齐,各族学生围坐在一起,畅所欲言:有的汇报学习、竞赛、校园活动中的收获,有的分享家乡的民族文化与传统习俗,有的畅谈军训期间的成长感悟,还有的就课程学习、生活服务等提出意见建议。

“希望同学们学会独立思考,钻研科学知识;学会全面发展,提升综合能力;学会对待挫折,坚定奋斗信心;学会承担责任,扛起时代使命;学会成就梦想,规划大学之路;学会长期坚持,把个人价值与国家命运紧密相连。” 刘宝民向同学们提出“六个学会”的殷切期望,为学生找准“思政成长坐标”。林晓金则叮嘱同学们:“要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拥抱在一起,在学习中互学语言文化,在生活中互融风俗习惯,在成长中互促共同进步,把‘民族团结一家亲’的理念内化于心、外化于行。” 活动最后,刘宝民、林晓金还为参会的各民族学生代表赠送了定制纪念品,让温暖与关怀直抵学生心田。

此次座谈会既是校领导与学生的“连心桥”,更是民族融合大思政课的“实践课堂”,有效增进了师生情谊与民族友谊,让民族团结氛围成为校园思政教育的生动底色。

从“铸魂・启航”项目的师资培训筑基,到历史大讲堂的思政浸润,再到座谈会的实践育人,米兰milan官方网站始终以大思政课为牵引,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入校园教育各环节。未来,学校将持续深化“铸魂・启航”项目建设,推动民族团结教育与思政课程、课程思政深度融合,创新“航空特色+民族融合”的思政教学模式,让民族团结之花在校园常开常艳,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培育更多同心同向的时代新人。


(统战部 供稿)


最新动态